中国装礼服是怎么变迁的
在每一位到访的外国元首,踏上红地毯时,中国人民解放陆海空三仪仗队在带给他们非凡气质的同时,也以一次次仪仗队礼服的变迁,见证着人民队进步与发展的崭新风貌。
首次穿上正式礼服亮相检阅场
1956年9月30日,时值国庆节前夕,北京披上了节日的盛装,首都机场到中南海20多公里的路上,几十万群众夹道欢迎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在队伍的尽头,身着新式礼服的三仪仗队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威武。
欢迎仪式开始后,苏加诺总统在毛主席的陪同下,检阅了着新装的陆海空三仪仗队。这是仪仗队历史上次统一着礼服。1955年,我首次实行衔制,全服也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设礼服、常服,简称55式服。55式服,突破了我单一制式服的历史。仪仗队就是从这次服调整开始穿着礼服的,其样式为当时的官礼服。
在这次服换装中,仪仗队也由原来迎接外国元首只是陆仪仗队改为陆海空三仪仗队,仪仗队着装也由陆服改为陆、海、空三种服。
早的礼服源于普通装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之日,许多国家宣布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10月16日,我国迎来了位外宾——苏联驻华大使罗申。罗申要正式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中央确定用仪仗队和乐队举行欢迎仪式。当时将组建仪仗队迎宾的任务交给了保安保安卫师保安卫营。由于时间紧,临时组建的仪仗队来不及做礼服,在欢迎罗申大使时,为了显示仪仗队威武雄壮,决定上身着缴获的日呢料衣,下着马裤,脚穿马靴,头戴钢盔,手持上刺刀的三八式步枪。尽管着装都是缴获而来的,但队员们的动作整齐,精神饱满,任务完成得十分顺利。
1952年3月,周总理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决定在中央保安卫队中选调一批骨干迅速组建中国仪仗队。
1953年6月29日,保安部队首长签署命令,抽调保安保安卫师保安卫营和第二团三营组建仪仗队,并在各野战部队中挑选仪仗队员,组建中国人民解放仪仗队。
仪仗队成立之初,正是新中国诞生不久的困难时期。尽管战士们都是来自全的优秀骨干,但仪仗队的制服却与其他部队无异,衣服布料为棉平布,颜色为草绿色,左胸佩戴有“中国人民解放”字样的胸章,仪仗用枪为苏式762步枪。
在没有礼服的日子里
1965年6月1日,随着我衔制的取消,仪仗队礼服也即废止,改为统一着三常服干部为上下四挖袋,战士为两胸袋,服上佩戴着红领章、红帽徽。
三仪仗队在经历了个10年礼服时期后,迎来的却是长达近20年的没有礼服穿的时代。
在没有礼服的日子里,三仪仗队就连常服也很难保障,甚至在困难的时期,总后对仪仗队也无力特殊关照,衣服均由仪仗队自己调整。全统一配发的每年两套制服对这些超强度训练的仪仗队员来说根本无法保障。这样一来,操场上的仪仗队员只好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训练,到检阅场上,才舍得穿上新一点的衣服。
1972年2月21日,仪仗队经历了国际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迎接个踏上新中国国土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在尼克松访华的接待筹备工作中,有关负责人向周总理请示:三仪仗队300余人的制服是否新做?周总理同意了。这样,当尼克松走下飞机,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他所从未见过的,也是我国外交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371人的仪仗队伍。
国门打开,礼服逐步更新变靓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门打开,党和国家及队领导人不断出现在世界礼宾场上,检阅他国的仪仗队。比较之下,他们都感到“我国仪仗队的制服还可作些改进”。
1983年7月,总后有关部门传达委领导同志的指示:“仪仗队制服不够威武,要更美观一些。”
1983年8月1日,三仪仗队正式配发新式礼宾服。从此也拉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全制服改革的序幕。
伴随当时的制服改革,陆、空仪仗队队员戴大檐帽;海战士戴水兵帽,干部戴大檐帽。帽顶和帽墙有标志种的牙线和帽墙丝带。三的帽徽均为圆形,正中有“八一”字样的五星,外围是麦穗和齿轮,海、空分别加衬铁锚和飞翅图案。陆、空礼宾服上衣为立翻领,袖头外侧有标志种的牙线和两道黄线。海战士着披肩式水兵服。海干部服与陆、空相同。三礼宾服裤中缝处均有标志种的牙线和两道黄线。仪仗队礼宾服陆为棕绿色;空上衣为棕绿色,裤为藏青色;海上衣为白色,裤为藏青色。三仪仗队员均佩戴肩章。新式制服用料是毛涤混纺凡尔丁。改革后的制服庄重、朴素、大方,符合我国的民族习惯和我的传统。
改革后的礼服,尽管新添了服饰、裤腿装饰线等,礼服也比较漂亮,但仍跟不上仪礼发展的步伐。考虑到新形势下的外交需要,1987年,委领导再次要求总后对礼服进行改革,遗憾的是,这次改革后的礼服试穿不久,便被淘汰了。
标签:
- 上一篇:2009-2012年中国制服行业情况分析
- 下一篇:中国警察制服怎么发展的